冬虫夏草香烟,宽窄五粮醇香香烟价格,香烟品牌大全及价格表,芙蓉王香烟种价目表

 
當前位置 : 首頁 > 資訊中心 > 時政要聞
 

資訊中心


說文解詞|從“親仁善鄰”里領略中華文明的處世之道

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合、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

“親仁善鄰”,典出《左傳·隱公六年》,原文為“親仁善鄰,國之寶也”,意思是親近仁德,與鄰邦友善相處,是立國的法寶。

在“親仁善鄰”中,“親仁”和“善鄰”是相互呼應、相互補充的關系,“親仁”是建立“善鄰”關系的基礎,“善鄰”則是對“親仁”理念的具體實踐。

“親仁善鄰”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睦鄰智慧與處世之道,也成為今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源泉之一。

歷史上,古代中國長期奉行睦鄰友好、開放包容的對外政策,吸引了周邊鄰國的學子和商人來到了中國。在唐朝的長安,來自不同地區、文化、宗教信仰和語言的人們可以聚在一起分享思想,進行貿易和交流,并相互學習。日本先后派出19次遣唐使,來學習思想、技術、文化、制度等。

除了吸引人們來到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些具有深遠國際影響的對外交流事件成為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友好交往的千古佳話。漢朝的張騫出使西域,“鑿空之旅”開啟了陸上的“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國和西域國家文明的交流;唐朝的鑒真東渡,將中國文化向日本進行了全面的介紹和傳播,包括建筑、雕塑、美術、文學、醫學等等;明朝的鄭和下西洋,不僅輸出了絲綢、茶葉、瓷器等豐富的物產,而且還在沿途傳授了造船、耕種、畜牧等技術。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賦予了“親仁善鄰”新的時代價值和意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上,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正是在這份開國公告里,中國政府莊嚴宣告:“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這一宣告翻開了新中國外交嶄新的一頁。

1953年12月31日,周恩來總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團談話時,首次提出國家之間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955年的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在大會發言中提出:“五項原則完全可以成為在我們中間建立友好合作和親善睦鄰關系的基礎。”并將“互相尊重領土主權”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加以表述。至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表述方式就被確定下來。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得到了國際社會普遍的接受,也打開了新中國外交的新局面,到1979年底同中國建交的國家已經多達120個,遍布五大洲。

進入到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中國通過上海合作組織、東盟與中日韓合作、東盟地區論壇、亞洲合作對話、中俄印和中日韓等多個多邊對話機制,促進了本地區的睦鄰合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與世界發展大勢,在對外工作中進行一系列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

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等周邊國家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簡稱“一帶一路”倡議。倡議一經提出,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倡議提出十年來,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形成3000多個合作項目,為沿線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讓將近4000萬人擺脫貧困。

隨著中國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的不斷深化,中國和各國人民之間的聯系與文化的交流也更加緊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大力支持與周邊國家的人文交流,廣泛開展教育、醫療、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合作,架設起一座又一座民心相通的橋梁。

面向未來,一個擁有5000多年璀璨文明史的大國,一個有著深厚天下情懷和貢獻人類抱負的民族,堅定站在歷史正確一邊、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守正開新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矢志不渝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將為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