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遺產不僅對研究礦產資源形成、地球演化、生命起源等具有重要科學價值,還在相關方面的妥善保護和合理開發下,成為當地的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基地。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去年10月公布了全球首批100個地質遺產地名錄。這些遺產地分布在全球56個國家,涵蓋巖石學、構造地質學、地層古生物學、地理學、地貌學等領域。其中,中國有7個項目入選。近年來,不少國家持續加強地質遺產保護工作,將其與文化旅游、科普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推動地質事業不斷取得新發展。
德國索倫霍芬石灰巖區——
把古生物“化石”帶回家
在位于德國南部阿爾特米爾塔爾自然公園的一座業余采石場中,11歲的施密特正饒有興致地用小錘和鑿子尋找化石。敲擊了幾下,他就成功獲得第一件“戰利品”——一個原始魚類的糞化石。一個多小時后,他和小伙伴們身邊的化石堆了超過半米高,有菊石、魷魚、魚類和貝類等數個物種。
這些化石采自德國索倫霍芬石灰巖。這種石灰巖多呈規則板狀、顆粒細致,僅產自阿爾特米爾塔爾地區,其中埋藏了大量侏羅紀晚期的古生物化石。在距今約1.5億年前,阿爾特米爾塔爾地區是亞熱帶淺海中一片由珊瑚礁包圍的潟湖,在缺少與海洋及河川水體交換的情況下,湖底沉積了大量泥漿,水中鹽分含量也逐漸升高。正是在這種特殊的地質環境下,索倫霍芬石灰巖中的化石大多數都保存了精美的生物細節。19世紀,全球第一塊始祖鳥化石從索倫霍芬石灰巖中被開采出來,至今全球僅有的10余塊始祖鳥化石都開采于此。
除專業的科研開采,當地為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普及古生物知識,專門設立了5座提供專業設備的業余采石場。只需花費5歐元左右,民眾就可以親身體驗化石開采。經過工作人員的評估,游客可以直接帶走那些不具科研價值的古生物化石。
在索倫霍芬業余采石場,還可以購買與索倫霍芬博物館的聯票,兩處景點相隔僅5分鐘車程。博物館內,游客不僅能在“古生物動物園”展區看到包括始祖鳥在內的多種古生物化石原件,還可以在“石頭中的世界”展區了解更多有關索倫霍芬石灰巖和石版印刷的背景知識。
目前,阿爾特米爾塔爾地區類似的博物館有5座,已成為德國南部頗具特色的地理旅游目的地。在艾希施泰特的侏羅紀博物館,除了能看到全球唯一一塊完整的始祖鳥化石原件,還能觀賞當地設置的水族館。通過展出的五彩珊瑚魚以及被稱為海中“活化石”的鱟和雀鱔科魚類等,觀眾能更加真切地感受1.5億年前該地區潟湖的風貌。
侏羅紀博物館的活動豐富多彩。例如,可以為兒童提供小型的侏羅紀主題生日宴;化石愛好者可以學習鑒別化石并現場制作化石復制品;石版印刷愛好者可以學習用索倫霍芬石灰巖進行印刷。侏羅紀博物館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讓民眾更多參與其中,才是更好的保護和開發方式。”
納米比亞納米布沙海——
觀賞海岸沙漠地質奇觀
“看,我們的車不可能再沿著海岸走,那兒完全沒有沙灘。”向導阿蒙德匍匐在近百米高的沙丘頂端,一只手扶著墨鏡怕被狂風吹走,另一只手向下45度角指著沙丘底部。那里大海與沙山相接,南北綿延數千里,造就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海岸沙漠地質奇觀——納米布沙海。
納米布沙海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沙漠之一。它位于納米比亞長1600公里的大西洋海岸線上,總面積達5萬平方公里。“它是內陸地質運動、洋流和大氣3種合力的結果。”納米比亞地質學家英格里·斯騰根解釋說,納米比亞沙漠的沙子主要來源于向東1500多公里的德拉肯斯山脈,那里風化的碎石細屑隨奧蘭治河自東向西流入大西洋,而自南向北的本格拉洋流再將這些沙子向北推,最終被西南信風吹上納米比亞海岸。
“在土著部落的語言中,這里是‘廣大而虛無之地’,如今每年有近30萬世界各地的游客來觀賞這一奇觀。”阿蒙德介紹,納米布沙海不僅漂亮,更充滿神奇,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平闊的海面與高聳的沙山連綿相接,透過鏡頭,畫面簡潔清爽;大西洋海水蔚藍,一旁的沙丘在晨昏光線映射下,呈現出橘紅、粉紅、桃紅等層次豐富的色彩;沙丘也有不同形狀,有小巧的新月形、筆直的線形、交錯的星形……
納米布沙海于201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22年又被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選為全球首批100個地質遺產地之一。斯騰根說,沙海擁有諸多“唯一性”,比如這里有獨特的地理循環;看似荒寂卻在海岸沙丘下遍布著無脊椎動物、爬行動物等,組成了奇妙的生態系統;遠古的沙漠體系仍具備自我更新特征,至今仍在活動中……
根據納米比亞旅游局的相關統計,盡管受到新冠疫情影響,2021年以沙漠景觀為主要目的地的納米比亞入境游仍取得近40%的同比增長,入境游客人數超27萬人次,創造產值超1.5億美元,2022年繼續保持這一增長勢頭。納米比亞環境、林業和旅游部部長波漢巴·希菲塔表示:“全球各地的旅游業都希望盡快復蘇,作為非洲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納米比亞將更加熱情歡迎各國游客。”
阿根廷莫雷諾冰川——
近距離感知冰川之美
阿根廷冰川國家公園坐落于阿根廷南部的卡拉法特,公園內冰川大多發源于南巴塔哥尼亞冰原,是第四紀冰川在南美洲留下的最廣泛遺跡。1937年,這片區域被阿根廷政府定為國家公園加以保護。1981年,總面積共計60萬公頃的冰川國家公園及周圍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去年10月,冰川國家公園中著名的冰川之一——莫雷諾冰川又被列入全球地質遺產地名錄。
莫雷諾冰川是世界上少數活冰川之一,現在還在緩慢移動。冰川長約30公里、高約60米,穿透阿根廷湖,底部與巖石底層接觸。在全球變暖影響下,一些冰川的規模在縮小。莫雷諾冰川是南巴塔哥尼亞冰原在過去50年中為數不多的沒有消退的冰川之一。加之莫雷諾冰川離周圍森林較近,復雜特殊的環境使得這里至今仍有新物種被發現。
游覽冰川時,游客可以選擇跟隨導游乘坐游船,在幾大著名冰川附近停靠并駐足欣賞;也可以選擇貫穿國家公園的徒步棧道,從不同角度觀賞冰川;還可以選擇冰上徒步,在專業領隊帶領下,走過溪流、溝壑、裂縫等形態各異的冰結構。夏季氣溫高時,冰川活動更加活躍頻繁。莫雷諾冰川前部廣闊,藍色的冰山時不時崩解到阿根廷湖的水域中。親眼見到冰壁坍塌的游客,往往忍不住發出驚呼聲,感嘆自然之奇偉。
冰川公園附近有一座博物館,是不少游客學習冰川知識的課堂。博物館于2011年面向公眾開放,館內“冰吧”是一大亮點。穿上當地人傳統的御寒衣物,坐在整個建筑及家具、餐具都由冰制成的“冰吧”里,不少游客都會選擇喝上一杯特色飲品拍照留念。目前,阿根廷正通過增加卡拉法特與拉美其他國家航班、開通直航等方式積極推廣旅游,希望吸引更多游客前來領略冰川之美。
編號 |
類別 |
地質遺產名稱 |
所在地 |
查看詳情 |
地層學和沉積學 |
中國和尼泊爾 |
|||
地層學和沉積學 |
中國 |
|||
古生物學 |
中國 |
|||
火成巖和變質巖巖石學 |
中國 |
|||
構造學 |
中國 |
|||
地貌和活躍的地質過程 |
中國 |
|||
地層學和沉積學 |
中國 |
https://iugs-geoheritage.org/designations/